申论
笔记1
一、核心论点(文章骨架)
这是文章的分论点,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:
- “识势”是前提:个人责任源于对时代方位的深刻把握。 · 论点:只有认清时代潮流、国家需要和发展阶段,个人责任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坐标。不了解时代的责任是盲目的。
- “担当”是核心:时代潮流为个人责任提供了广阔舞台。 · 论点: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担当。乡村振兴、科技创新、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,正是个人施展才华、承担责任的最佳战场。
- “奋斗”是路径:个人责任通过实干融入时代洪流。 · 论点: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相结合,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,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,是融入时代最直接的方式。
- “升华”是结果:在履行责任中实现个人与时代的同频共振。 · 论点:当个人责任与时代潮流同向而行时,不仅能推动社会进步,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,成就无悔人生。
二、理论依据与名言警句(思想深度)
- 古代经典: · 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”——顾炎武(最直接的点题) · 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”——林则徐(强调责任的奉献精神) · “位卑未敢忘忧国。”——陆游(强调责任的普遍性)
- 领导人讲话(高分关键): · 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。”(强调时代的接力棒) · “青春由磨砺而出彩,人生因奋斗而升华。”(强调奋斗是连接个人与时代的桥梁) · “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。”(直接点明核心观点) · “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,是堪当大任的。”(可用于举例前的铺垫)
- 现代精神: · 工匠精神:在细微处精益求精,是对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责任。 · 企业家精神:创新创业,承担社会责任,是对时代经济活力的责任。 · 志愿者精神: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,是对时代社会文明的责任。
三、事实案例(论证支撑)
- 时代楷模类(突出“大我”担当):
· 黄文秀:北京师范大学硕士,毅然回到家乡广西百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。她是将个人责任融入乡村振兴时代潮流的典范。 · 张桂梅: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余年,创办免费女子高中,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。她是将个人责任融入推动教育公平时代潮流的楷模。 · 南仁东:“中国天眼”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,22年矢志不渝,只为打造世界最大、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。他是将个人责任融入 “科技强国” 时代潮流的杰出代表。
- 群体奋斗类(突出“众志成城”):
· 抗疫一线的“逆行者”:广大医护人员、社区工作者、志愿者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,他们的个人责任汇聚成了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伟大抗疫精神。 · 航天科研团队:从“神舟”到“嫦娥”,从“天宫”到“天问”,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航天人,将个人智慧融入航天强国的梦想。 · 脱贫攻坚干部:数百万驻村干部、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,他们的个人付出,共同写就了人类减贫史上最伟大的史诗。
- 平凡岗位类(突出“人人皆可尽责”):
· “快递小哥”:李庆恒凭借精湛技能被评为“杭州市高层次人才”,展现了在新经济业态中,普通劳动者也能通过敬业奉献实现价值、承担责任。 · “环保志愿者”:无数普通人参与垃圾分类、河流保护,他们的点滴行动,正是对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号召的响应。
四、精彩语句(点睛之笔)
· 开篇可用: · 时代大潮,奔涌向前;责任在肩,催人奋进。如何将涓滴之般的个人责任,汇入磅礴壮阔的时代潮流,是每一代人都必须回答的青春之问、人生之问。 · 我们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,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,也是一个重任在肩的时代。唯有将个人责任的“小我”融入时代发展的“大我”,方能不负韶华、不负时代。 · 论证可用: · 个人责任不是一座孤岛,它与时代的海洋血脉相连。时代的需要,定义了责任的方向;个人的担当,则丰满了时代的血肉。 · 时代的画卷,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;精彩的华章,总是在接续奋斗里书写。而执笔人,正是每一个肩负责任的我们。 · 结尾可用: · 潮头登高再击桨,无边胜景在前头。让我们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历史担当,将个人责任深深嵌入时代的年轮,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,书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无悔篇章。 · “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。”当亿万人的点点星光汇聚,必将照亮时代前行的道路。肩负起自己的责任,与时代同呼吸、共命运,我们终将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,也将共同抵达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。
运用建议: 在写作时,请遵循“论点+理论/名言+案例+回扣升华”的论证结构,让素材为你的观点服务,而不是简单堆砌。选择2-3个你最熟悉、最能打动人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,效果远胜于罗列十个案例。
笔记2
一、核心内涵解读(破题点睛)
这句话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词:
- “时”:指时代、时机、发展趋势、历史规律。要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。
- “偕行”:指同步、顺应、结合、行动。不是被动跟随,而是主动拥抱、积极作为、开拓创新。
文章主旨:个人、社会、国家要获得真正的发展(“益”),就必须深刻洞察时代潮流,并将自身的理念、战略和行动与之紧密结合,在顺应中发展,在变革中创新。
二、核心论点(文章骨架)
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构建分论点,形成“是什么-为什么-怎么办”的完整逻辑链:
分论点一:明“时”之势——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历史方位。
· 内容:要“偕行”,必先“知时”。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,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,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就是最大的“知时”。
分论点二:求“益”之策——将时代潮流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· 内容:“益”体现在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、社会进步。要主动将国家战略(如高质量发展、共同富裕、科技自立自强)作为个人与组织发展的机遇,将时代需求转化为前进的方向。例如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,将企业发展对标国家需要。
分论点三:笃“行”之实——在顺应时代中担当与创新。
· 内容:“偕行”关键在于行动。这要求我们既要有“功成有我”的担当,也要有“敢为人先”的创新精神。不能墨守成规,必须勇于打破路径依赖,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。
三、理论依据与名言警句(思想深度)
- 古代智慧: · “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。” —— 《周易·益卦·彖传》(核心论点) · 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 —— 《大学》(强调创新与时代同步) · “世界则事异,事异则备变。” —— 韩非子(说明方法要随时代变化而改变) · 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—— 苏轼(可用于反面论证,说明跳出局限、洞察时代全局的重要性)
- 领导人讲话(高分关键): · “历史车轮滚滚向前,时代潮流浩浩荡荡。” (描绘时代不可阻挡之势) · “抓住了就是机遇,抓不住就是挑战。” (强调主动“偕行”的紧迫性) · “我们要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。” (直接给出“与时偕行”的方法论) · “新时代呼唤新担当,新征程需要新作为。” (将“时”与“行”紧密联系)
四、事实案例(论证支撑)
- 国家战略层面(宏观“偕行”):
· 改革开放:正是中国共产党顺应“和平与发展”的时代主题,作出的关键抉择,实现了国家的“益”。 · “双碳”目标(碳达峰、碳中和):这是顺应全球绿色、可持续发展潮流的战略部署,是谋求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“益之道”。 · “数字中国”建设:全面拥抱数字经济时代,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,这是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“偕行”。
- 科技产业层面(中观“偕行”):
· 华为的崛起与坚守:华为深刻洞察到通信技术从2G到5G的迭代趋势,坚持高研发投入,与时代技术潮流“偕行”,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标杆。在面对外部打压时,全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供应链(鸿蒙系统、麒麟芯片),这是在逆境中“求益”的新“偕行”。 ·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:比亚迪、蔚来等企业顺应绿色能源和智能网联的时代趋势,实现了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车,是产业“与时偕行”的典范。
- 个人与群体层面(微观“偕行”):
· “时代楷模”黄文秀:她将个人理想与“脱贫攻坚”这一时代伟业“偕行”,用生命诠释了个人价值与时代需要相结合的意义。 · “北斗”导航系统团队:几代科研工作者瞄准国家战略需求,与时间赛跑,与世界科技竞争趋势“偕行”,终让中国的“北斗”闪耀全球。 · 无数“新职业”从业者(如人工智能训练师、碳排放管理员):他们的出现,本身就是与新技术、新业态“偕行”的产物,在服务时代中实现了个人价值。
五、精彩语句(点睛之笔)
· 开篇可用: · “《周易》有云:‘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。’千年古训,至今仍振聋发聩。它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谛:个人的进步、国家的昌盛,无不在于能否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。” · “时代如奔流不息的长河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‘与时偕行’,不仅是先贤的智慧,更是我们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必须秉持的行动哲学。” · 论证可用: · “‘时’是发展的舞台,‘偕’是主动的作为。唯有在时代的坐标系中定位自我,才能在历史的逻辑中迈向未来。” · “顺应时代,不是随波逐流的盲从,而是审时度势的智慧;与时偕行,不是按图索骥的刻板,而是敢为人先的创造。” · 结尾可用: · “大道如砥,行者无疆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深刻领悟‘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’的智慧,以洞见明大势,以担当促发展,以创新求突破,我们必能在时代的洪流中乘风破浪,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。” · “让我们争做时代的‘弄潮儿’,既不落后于时代,也不辜负于时代,在‘与时偕行’中书写无愧于个人、无愧于国家、无愧于历史的‘益之道’。”
运用建议: 在具体写作时,请将“时”具体化为当前中国最鲜明的特征(如高质量发展、科技革命、乡村振兴等),将“偕行”具体化为可践行的行动(如创新、担当、奋斗)。通过“理论+案例”的方式,让文章既有思想高度,又有现实温度。